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泸州市 > 泸县 > 百和镇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百和镇

[移动版]
地名:百和镇隶属泸县
区划代码:510521116代码前6位:510521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川E
长途区号:0830 邮政编码:646106
辖区面积:约8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8万人
人口密度:约59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高洞社区~004镇中心区
当地有一处名为高洞的瀑布,后用作地名,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土主公社;1961年分出成立百和公社,属五通公社、百和公社、土主公社…[详细]
土主社区~005特殊区域
土主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军大丘村~227村庄
该村驻地有一座有名的山丘名叫军大丘,以山名为名,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老鹰岩大队、军大丘大队;1961年分出成立百和公社,属五通公…[详细]
朱巷村~228村庄
该地原姓朱的大户,在此开了一家酒厂,酒厂与大户住房间相隔一条巷子,故名。居住于村的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详细]
东林观村~229村庄
该村境内有一处有名的道观名叫“东林观”,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东林观大队、碾子山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东林观村、碾子山村,…[详细]
楼方咀村~230村庄
是当地古时的一种贞洁牌坊,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楼方咀大队、檀木大队、千案山大队;1961年分出成立百和公社,属百和公社楼方咀大队…[详细]
蒋坝村~231镇乡结合区
原蒋坝村由一个蒋坝屋基地名演化而来,故名。解放前属五通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蒋坝大队、圣堂大队;1961年分出成立百和公社,属百和公社;1984年撤…[详细]
四合村~232村庄
因解放前当时是一个屋基是四合院,依托四合院命名为四合乡。经过两轮的拆乡并镇,四合乡改名四合村,故名。解放前属五通乡;1958年属五通公社四合大队、肖坳…[详细]
方碑村~233村庄
境内有一块方形石碑,故名方碑村,是由,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土主公社方碑大队、凉坪大队、灯杆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方碑村、凉坪村、…[详细]
骑龙村~234村庄
该村境内有一个有名的山坳名叫骑龙坳,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土主公社骑龙大队、柏林大队、三和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骑龙村、柏林村、三…[详细]
兴隆嘴村~235村庄
该村驻地有一较为有名的地名叫兴隆嘴,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土主公社兴隆嘴大队、东阳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兴隆嘴村、东阳村,属土主乡…[详细]
东岳村~236村庄
该村驻地有一座有名的寺庙名叫东岳庙,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土主公社东岳大队、喻家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东岳村、喻家村,属土主乡;1…[详细]
排楼村~237村庄
该村驻地有个有名的地名叫排楼,故名。民国初属凤仪乡;1958年属土主公社排楼大队、盐井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更名排楼村、盐井村,属土主乡;1992…[详细]

地名由来:

百和镇因大鹿溪河畔的一个柏木滩而得名,音同柏河,后谐音称为百和。

基本介绍:

泸县辖乡。1956年设百和乡,1958年与五通乡合并改五通公社 ,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81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公路与泸永公路相接。辖老鹰岩、朱巷、石埂山、学堂、东林观、千案山、碾子山、排楼、盐灯杆、凉坪、方碑、喻家、东岳、新隆咀、柏林、骑龙、三和、东阳、军大丘、楼坊咀、蒋坝、圣堂、四合、肖坳、檀木25个村委会和百和街、五通街、土主街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塑料、化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花生、生猪。

历史沿革:

1950年6月,百和镇境域建百和乡,驻柏木滩。

1954年,四合乡并入。

1958年10月,与五通乡合并建五通公社,驻五通场。

1962年4月,五通公社分为百和、五通2公社,百和公社驻马村;6月,迁驻观音滩电站。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8月,五通、土主2乡并入百和乡。

2000年7月,乡改镇。


以下地名与百和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