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天河区旅游

天河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陵园坐落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先烈路的北面,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置严谨,造型庄重典雅,南北走向的墓道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均用花岗岩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陵园作为中国近代史人民斗争业绩的见证,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国内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陵园主要建筑有:凯旋门、战士墓、抗日亭、英名碑、先烈纪念馆、将士墓、将军墓和先烈纪念碑等处烈士纪念建筑物,以及浮雕墙,航空纪念碑等景观。陵园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仿罗马纪功式建筑凯旋门。门楼建于19……[详细]
广州刘氏家庙
  刘永福沙河故居———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市沙河大州地2号(现为广州大道北2号),刘氏家庙是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刘氏家庙建于1900年,为青砖石脚、两进三间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衬祠,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通进深约38米,通宽约36.7米。头门面阔三间,宽15米;进深三间;博古脊上有凤凰牡丹灰雕;硬山顶,碌灰筒瓦;挡檐板有精致木雕花卉。墀头有4重花卉砖雕,下有蝙蝠兽面。头门花岗岩石额上镌刻阳文“刘氏家庙”4个楷书大字,无上下款。门口三级花岗岩石台阶,两边有包台,台基正面有百合花石雕。包台各有2条每边长30厘米的四方花岗石檐柱,虾公梁下有梁衬,梁上有石麒麟口叼云状书简梁托;4檐柱均有柱衬,上刻帝王将相,门框为1米宽花岗岩。门狮趸有石雕花卉盆景、松树、鹿。梁架有龙、麒麟、花果等木雕,十分……[详细]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位于沙河燕塘,今沙河禺东西路解放军体育学院内。民国13年(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利用原清军新军燕塘营地设分校,称黄埔军校燕塘分校。1926年9月3日,毛泽东在这里为军校师生作报告。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东新军协成立,辖3标11营。其中,协司令部、步兵第一标、炮标第一和第二营、工程兵营、辎重兵营等部驻守此处。是年,广东飞行器公司在此修建机场。次年8月25日,冯如在此表演飞行,不幸坠机殒命。1931年,陈济棠在此建立广东军事政治学校,自任校长。1936年,陈济棠下台后,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1937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1946年改为中央警官学校第二分校。民国期间,该处还曾驻守过粤军第一师、国民军革命第四军炮兵团、高射炮大队、广东战车大队、新编……[详细]
  民国广州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位于广州市沙河燕塘广汕公路侧的牛眠岗。坐东向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砌花岗岩石,高约38米。全碑分两部分,下部是长方体台座,内为1-3层,四周建有气窗,底边长15.2米、宽12.9米;上部4-9层是碑身,呈方锥形,第4层边长各6米。碑身正面最高处饰“青天白日”国民党党徽。正中镌刻“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十一个大字及“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九月”年款。1917年孙中山南下-,虽有海军支持,本身并无基本武装力量,被桂系掣肘。为此以原省防军20营约5000人为基础成立粤军,陈炯明为总司令,邓仲元为参谋长。成立后即进军“援闽”,1920年回粤,克复广州,驱走桂系军阀。孙中山把粤军扩充为5个军,邓仲元仍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第一师成立后即参加讨桂战……[详细]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面积100多亩,由公墓、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 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陵园内的纪念塔矗立在一座平台上,方型的底座高4米多,正面开有一门进入塔内。门的上方镶嵌着孙立人题写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石碑。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用3千日本战俘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公墓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公墓原面积100多亩,由墓门、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 。新一军征缅阵亡烈士公墓,四柱纪念塔与竖井墓穴连体,其总高38米,外加中部一个过千平方米的纪念塔大平台,体积相当庞大。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