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区旅游

天宁区文物古迹介绍

常州天宁禅寺
  天宁禅寺坐落在常州延陵东路,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1982年3月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天宁禅寺始建於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2-655年),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因山中僧人无食,来家乡常州募化斋粮时“筑室十余楹”为开山之始;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禅师的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为“广福寺”,不久淮南节度史杨行密改名为“齐云寺”,并称维亢禅师为齐云长老;至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要建崇宁寺,于是改名为“万寿崇宁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皇帝又下诏改为“天宁寺”;到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不久,再次改……[详细]
张太雷故居
  张太雷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0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详细]
洪亮吉故居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中路西狮子巷南口。1987 年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亮吉故居坐北朝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洪吉亮用陕西巡抚毕沅所赠银两购买的宅第。是年十月初三,洪亮吉移居此宅。嘉庆八年(1803),洪亮吉在宅中增辟曙华台、更生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叠石大家、邑人戈裕良为其堆砌假山。原宅第一进已无,第三进在抗战期间被焚烧,尚存第二进西首“风雪授经堂”三间,“更生斋”位于第二进东侧,第四、五进(均面阔五间)基本保存旧观。现留第五进内宅平屋五间。1993 年至1994 年,将留存故居建筑移建到离原址东北50 米的第二十四中学南隅,辟为洪亮吉纪念馆。移建后的建筑在东狮子巷20 号,有房屋三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3平方米。洪亮吉六世孙、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详细]
4、约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约园
  约园位于兴隆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全园占地近0.67公顷,俗称赵家花园,系明朝官府的养鹿场。清乾隆初,为中丞谢旻的别业,名曰谢园。后为清史学家、诗人赵翼之孙赵起购得,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改建,葺而新之,定名约园,含“约略成园”之意。道光、咸丰年间盛极一时,奇峰异石为全邑之冠。当年园中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池边罗列奇石,每石题一峰名,有“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峰”、“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成为著名的约园十二峰。全园大致分为三大景区:西部为四面环水的绿洲,旧名“西园秋实”;东区聚约园精华,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以池为主,石岸将各景点串成奇丽珠链,可称“东池春华”;西园和东池间屹一黄石所造假山,三面环溪,古木参天,……[详细]
大成一厂老厂房
  大成一厂老厂房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刘国钧办公楼的北面,为单层工业厂房,坐东朝西,内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亦是销路阻老厂滞,连年亏损,至1929 年时已难以维持。当时刘国钧因已独立经营广益染织两个厂,获得成功后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在1930 年接盘大纶久记纺……[详细]
吕思勉故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化龙巷十子街新生里8-10号。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常州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故居为硬山造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四进21间,头进为门屋,临十子街,二进为大厅三间,后有翻轩。三进为客堂,堂前天井,莳以花木,东西有卧室各一间。清光绪十年二月初一吕思勉出生于西首卧室,幼年即生活、读书于此。四进为楼房上下各三间,天井东首另有厢房一间通东卧室,存吕思勉所藏图书、字画及生活用品20余箱。红木横匾“吕思勉故居”由周谷城书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祖上是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世上曾有“四世科甲”、“五子登科”。 高祖、曾祖、祖父、先父均读书至仕,使吕思勉自幼受到家庭浓厚书香气氛的熏陶。吕思勉从小入塾,十二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详细]
道台府(将军楼)
  道台府(将军楼)位于常州市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东首,原县学街5-5(原13-1)号。2008年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台府最初为清顺治、康熙年间副都御使徐元珙宅邸。道光年间徐氏后裔为道台,并建造府第,故称道台府。后房屋易主,清末被售与清光绪浙江兵备道恽祖贻,民国年间其孙恽公樾(安庆知府恽毓龄之子)又将其售与蒋超雄。蒋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军管区副司令兼浙东师管区司令,中将军衔,故又称将军楼。道台府为晚清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主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现存砖木结构清代建筑正屋三进及一些附属建筑。楼后(北向)曾建有大花园,种植名贵花木。徐元珙,字辑五,江苏武进人,清朝官吏。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典广西试,迁郎中。出为福建建宁道佥事,善于治盗。……[详细]
黄仲则故居
  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在常州市神仙观弄29—33号。现存建筑为黄仲则祖上所遗,是黄氏后裔分住的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原占地约7亩,南临白云溪,东、北均以神仙观弄为界,西邻民居,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仲则所居两当轩位于黄氏建筑群南首,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其西厢房即诗人当年“沉酣经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的书斋两当轩。关于“两当轩”的出处有多种说法,提的较多的是《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大致是说,有的文章言简意赅,如同用兵,可以一当百,有的文章思路不清,用词啰嗦,如“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才卖得出去。不过常州文化名人羊牧之先生认为实则因黄仲则家贫,无书房,这西厢房既当书房,复当卧室,故名“两当”。黄景仁,字仲则,是清代中期诗人,自称为北宋黄庭坚的后裔。自仲则十四祖黄松轩起迁居武进……[详细]
常州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共六块,现存放于常州市天宁区东坡公园内御碑亭。据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记载,碑文为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来常所作,记述了乾隆皇帝南巡时的盛况和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之情。常州市东坡公园,位于常州市东,因建在舣舟亭遗址,也称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南宋时,常州人民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六块御碑,行楷书体,刻工精湛,笔画清晰,完好无损,是公园相当珍贵的文物。《御制过常州府城诗》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御制过常州府城八韵》、《跋马过常州至舣舟亭进舟》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御制过常州诗》、《御制舣舟亭诗》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制舣舟亭再叠旧……[详细]
大成三厂旧址
  大成三厂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采菱路 78 号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内,大运河南岸,与“大成二厂竞园、老厂房(民国建筑)”隔河相望,为中国现代杰出实业家、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在常州的纺织工业遗存,也是常州市目前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遗产。现有厂门、三方厅、原卫生所、老门楼、滤尘塔各一处,仓库两处,占地面积3695 平方米,大多数建筑建于1937—1946 年间。2011 年12 月19 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国钧(1887~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出生于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年果断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8……[详细]
浦前蒋氏宗祠
  江苏常州蒋氏宗祠位置浦前蒋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浦前老街189号。概况宗祠堂屋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共4进。第一进门厅5间,进深6楹,第二进大厅5间,进深5楹(原为6楹),第三进5间,进深5楹,为祖先牌位供奉处的享堂,第四进为二层楼3间,进深底层8楹,楼上朝东面缩进一楹。该楼南北封火墙仍保留,木雕挂落垂柱仍完好。该祠屋的第一进至第三进在一条中轴线上,而第四进楼房略偏于第三进的南面,从而楼前形成一个较大的方形天井。旧时蒋氏宗祠,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祠宇森严,木料粗硕,门墩石雕刻精美,柱础完整,门槛很高,祠内原来还挂有精美的宫灯。逢到清明、冬至祭祖,蒋氏族人聚会于祠堂内,行祭拜礼,热烈非凡。如今浦前老街上,居住着蒋姓人家超过百家。浦前蒋氏浦前蒋氏,堂号“追远”,有追溯思念远祖之意。文献记载其远祖……[详细]
管干贞故居
  管干贞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西路前北岸。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干贞故居原是管干贞六世祖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管绍宁的“探花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故居南临顾塘河、北濒白云古渡、西邻苏轼藤花旧馆和吕宫状元府、东衔赵翼及杨廷鉴宅。大门设在整个宅第的东南面,门檐高耸,两侧砖门柱守望,石框大门外有两级石阶及坡石。据史料记载,故居在清代有南北纵向八进,偏宅数进。民国初年,北面三进中的两进平房一进楼房被焚于一旦,但仍存有中轴线主宅五进与后厅西侧偏宅三进。管绍宁字幼承,一字谧如,号诚斋,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管绍宁先是升任少詹事,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崇祯帝吊死煤山后,福王在南都监国。管绍宁以少詹事拜礼部尚书。一时,所有监国及登基仪礼,均出其手。……[详细]
常州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天宁区老运河南岸的东下塘20号和22号,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隔河相望,根据祠内梅桩石刻干支乙丑推算,宗祠建造年代应为清同治四年(1865),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符合。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清军收复江南诸城,被战争破坏的江南百废待兴,刘氏宗祠在笫二年开始修复。刘氏大宗祠旧在常州府学前鸣珂巷,是清乾隆大学士刘於义以三百金买下宅地后改建,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常州时,刘氏宗祠被毁,1867年福建按察使刘翊宸在青果巷绣衣坊重建刘氏大宗祠。常州解放后,因青果巷拓宽,刘氏大宗祠才被拆去门屋,余屋为常州市公安局使用,东下塘20号刘氏宗祠实为西营刘氏分祠,今东下塘、青果巷、西瀛里刘姓人士仍多。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坐南朝北,面朝京杭大运河……[详细]
唐荆川宅
  唐荆川宅唐荆川原名顺之,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心学学者、抗倭英雄,常州文脉的杰出继承和发扬者。唐荆川宅松健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总建筑面积约1679平方米:东路设三个院落,西路现为四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2014年,松健堂实施了整体修缮,修缮内容包括:屋面修补、院落建筑恢复,保存历史痕迹,解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恢复原有形制,目前修缮已基本完成。唐荆川宅分布于常州市青果巷,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以前,有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等八堂,号称“唐氏八宅”。现存贞和、八桂、筠星、松健、礼和等五宅,1982年3月25日,唐荆川宅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贞和堂位于青果巷86号,八桂堂位于82-84号,筠星堂位于92-94号,松健堂位于12弄8号,礼和堂……[详细]
吴氏中丞第
  吴氏中丞第坐落在麻巷54号。该宅原主人吴光悦,字星一,号见楼,清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由中书入直军机,擢升御史,官至江西巡抚。县志记载,光悦任河南省河北道时,适逢河堤溃决,乃亲驻河工处,日夜巡视,督促防汛,立簿记录情况,对五百里堤形安危,了若指掌,河督曾将其经验作为各地表率。调任江西巡抚,又逢积雨成灾。奏请截留漕米8万石,以解决灾区民食问题。后因积劳病故于任上,终年73岁。这座中丞第是他任江西巡抚时所建。时值“乾嘉盛世”,所以取材、设计都比较讲究。每一进屋都由低向高,拾级而上,取“步步高升”之意。此外,每进厅屋大门都略有偏差,以免一望到底,式样独特。该宅前后共五进,正、偏、厢房、楼、堂等近百间。后面大花园占地近3333.5平方米。进大门,梁上悬有“中丞第”匾额一块。第二进为轿厅。第三进……[详细]
临清会馆
  临清会馆现位于市区青山路156号,老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临清会馆为一组中西式样结合的砖木建筑,建于1921年,时为江西临江、清江木商会馆。今存回字楼和朝东二层小楼各一幢,上下各五间,前后幢之间为天井,二楼有走廊贯通前后。该馆现保存完整,是我市仅存的木业会馆。2003年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08年公布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2008年1月进行大修。“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随着交易的兴隆,民国10年(1921年)曾在会馆对面建有新的公所,作为临江和清江的木商办公、膳食和家属休息的会馆,即今址。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各帮木商……[详细]
晋陵白氏宗祠遗址
  晋陵白氏宗祠,号仁荣堂,位于天宁区白家桥(政成桥)西南侧,天宁区红梅街道采菱村北端,它东临采菱河,北靠京杭大运河。1985年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文管(建)字第1号“关于建立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意见”中,郊区白康敏祠(即白氏宗祠)曾列为郊区文保单位,2006年6月15日,常州市规划局批准在原址修复晋陵白氏宗祠,占地面积77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7年常州白氏族人在原址改建了晋陵白氏宗祠。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陵白氏宗祠原为明朝刑部尚书白昂专祠。白昂当年为朝廷剿匪平寇,治水功绩显赫,弘治皇帝为表彰其功绩而特建祠堂。白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由其长子镇国将军锦衣卫都指挥使白埈主持建造。500多年来,白氏宗祠历经数次修缮,其中有据可……[详细]
18、张塘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塘桥
  张塘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梧岗村委后庄村,横跨五子浜夹泾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张塘桥,又名张荡桥,建于清末,桥体保存完好,给人以古朴、稳重之感。全桥长30米,宽1.8米。张塘桥是一座典型的乡村三孔石梁桥,桥面由9条花岗石条石搭成,河中两个桥柱各用3条长约5米花岗石条石并排做立柱和一道枕梁条石组成。中间两个桥墩比两边的桥墩稍高,间距也较宽,一方面是有利于通航,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了视觉的美观和稳定性。张塘桥桥墩的横梁条石宽度大于桥墩的长度,形成类似四对桥耳,增加了古桥的造型美观度。桥面花岗岩条石底部两端凿去一部分,形成与横梁条石之间一定的交合状,增加了桥面纵向的稳定性。两边的桥墩只用两条立式花岗岩条石和一条横梁条石组成,其余用不规则乱石和石灰浆砌成厚重的桥基。张塘桥是乡间的石梁桥,主要用……[详细]
19、红梅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梅阁
  红梅阁位于常州市红梅公园内。建于北宋年间,后遭兵火,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重建,改为飞霞楼,明代恢复红梅阁名称,现存红梅阁是清代重建的。在常州市区红梅公园东南隅。唐末属水田寺,后归荐福寺,传为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经处,隶天经观,南宋末毁于战乱,元代重建道观,元贞元年(1296)改名玄妙观,并建飞霞楼于观之东北。元末飞霞楼毁,明代在楼旧址建红梅阁。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阁为木制,上下两层,斗拱翘角,结构精巧,造型壮丽。四周广植红梅。每当冬末春初,梅蕾独放,灿如烟霞。该阁建于2米高之土台上,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下有回廊,斗拱翘角,气势壮观。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四周原筑垣墙,现改为石栏杆。南端有云鹤纹石坊,下有石级,为出……[详细]
文化宫碑廊
  据调查,文化宫碑廊内现存有古碑石刻共有27通,其中宋代1通,明代5通,清代7通,民国2通,其余石碑年代尚待考证。前院碑廊存有明代至清代县学兴修碑刻,安放在东侧壁间,分别为明洪武七年(1374)《常州府武进县重修儒学记》、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武进县儒学记》。西侧壁间碑刻则是由城东郊原东岳庙拆迁后搬迁过来的,与县学并无历史渊源。后院碑廊碑刻数量较多,多为城市建设中拆卸下来的,已与原文物本体相分离,从保存碑刻遗存的角度出发,由常州文物部门集中安放在县学。从碑刻内容上看,这些碑刻与县学并无历史渊源,内容较杂,有屠氏宗祠碑刻、保节保婴慈善类碑刻,勒石永遵官府公告类碑刻、女性人物传记类碑刻等等。目前,后院碑廊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市民朋友参观欣赏,前院碑廊暂未开放。北侧的文庙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