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望都县旅游

望都县文物古迹介绍

所药村壁画墓
  所药村壁画墓位于望都县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所药村壁画墓为东汉砖室墓。经发掘证实,是东汉浮阳侯孙程之墓。孙程,字稚乡,东汉宦官,涿郡新城人,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安帝死后,他与王康等18人谋立济阴王。济阴王即位,封孙程浮阳侯,食邑万户,旋拜骑都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拜奉车都尉,是年卒,帝追车骑将军印绶。此壁画墓为多室砖券壁画墓,座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及北壁小龛等部分构成。墓道至后室及北壁小龛通长20.35米,中室及东西两侧室通宽14.74米。室与室相通处有短小的过道,室顶及壁画均抹有1厘米厚的白灰,各室均用方砖铺地二层,中部稍高。墓室的券全是多弧线连起的尖券,体现出我国古代砖筑结构的水平。此墓除发现部分随葬品外,值得重视的是前室四壁、通往中室的券门两侧的壁画和通西耳室通道……[详细]
尧母文化园
  尧母文化园位于望都县城东南,京广公路与京珠高速公路引线交汇处,占地1.8万平方米,于2002年10月峻工。该园呈圆形,分上、中、下三层平台。上层平台为青铜铸造的尧母圣像。通高18米,其中基座高14.1米,圣像高3.9米,共3尊,分别朝北、西南、东南3个不同方向,3条赤龙盘绕在尧母的身体及四肢上。尧母面容神圣,高雅慈祥,俯视着莽莽大地,生动体现了“母仪天下”的形象。圣像庄严、古朴、凝重,给人以沧桑之感。圣像基座呈四棱形,由336块黑色大理石粘贴,上 书-“尧母故里”4个镏金大字,下方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世界文化遗产协会副主席罗哲文撰文的《尧母故里颂》。中层平台布列24颗图腾球,球直径1米,以黑色大理石磨制,代表农历24节气,据说24节气的历法是尧制定的。球面雕有12属相图,代表4个方位的东青……[详细]
尧母陵遗址
  尧母陵位于望都城内东南角,原有尧母祠尧母陵,鸡鸣井等建筑,清康熙十六年9公元1677年)邑令李天;乾隆五十年(公元1786年)知县沈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邑令赵启心等多欠重修,到民国初年,尧母陵高规模宏伟壮观,四周绕一墙,计一百一十五丈。头门二门俱系砖墙,左右各开二门,殿龛祀奉尧母神像,前廊壁嵌石刻诗,两傍厢屋亦系成文心,殿东竖一碑,阳篆尧母陵三字,字径三尺,为明万历年间蕲水司农部郎朱昌篆。碑阴刻杨绍程撰文,傍竖明朝县令原秉谦碑,西竖一碑,邑人太守麻典撰文;殿西侧三十步隔一垣墙,矮架木坊横额曰:尧母陵进二十步有井“圣泉”(即鸡鸣井),相传,投入井中一枚钱币,就能听鸡呜声,故称鸡呜井。井上复一亭,称“砚金亭”。井东有大碑一,清康熙年间尚书汤斌撰文,亭北五步即陵。殿前槐榆交荫宏敞而幽秀……[详细]
  孙禄堂墓位于孙禄堂故里东任疃村,占地10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内有碑亭,碑身为汉白玉,高2米,碑阳刻墓名。碑阴载孙禄堂生平。署名蒲阳孙门同学会,女孙剑云。墓周长4米,高1.5米,以水泥覆面。2006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尧帝庙遗址位于望都东关村。元朝至正三年(1337),建于县城北,元侍读学士郝经撰碑。明万历三年(1575),因庙规模狭隘,遂移建于城东尧母陵右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县令刘开与以子附母庙非帝制,移建于东关旧学社址。清康熙十七年(1678)至乾隆五十年(1785)4次重修。尧帝庙规模宏大,有庙前木牌坊1座,大门3间,大殿3间,后书房3间,碑房1座。右道院瓦房3间,平房3间。庙前木坊横额书“则天帝范”。殿前两侧有古柏两棵,树高20米,东树围长3.10米,西树围长3.05米,表皮银白,质地坚实,叩之有铜铁之声,故称“铜铁柏”。大殿殿门匾书“大哉殿”,两侧楹联书“三皇一本,五帝同根”。尧帝庙前诗文石刻颇多,多为文人学士和官吏拜谒时所留,清乾隆皇帝亦多次拜谒,并留有诗赞。如《丙午季春再谒诗》:“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