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蚌埠市 > 龙子湖区旅游

龙子湖区文物古迹介绍

汤和墓
  汤和古迹园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南麓,占地54.19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其墓是依山开凿而建的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10.3米,宽5.8米,深6.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墓前有神道,原长225米,现长160米。神道两侧有石像6对:望柱1对、战马及侧立牵马士1对、跪羊1对、坐虎1对、文臣1对、甲士1对。神道前端立一块高6.35米的神道碑。墓主汤和,字鼎臣,生于公元1326年,死于公元1395年,享年70岁。濠州(今安徽凤阳)太平乡东湖村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村老乡,引路兄长,忠实战友,得力助手。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十一日,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被授二十八侯之首——中山侯,位列六公之后,排名第七。公元1378年,汤和被增补封为信国公。死后……[详细]
栖岩寺石屋
  栖岩寺石屋位于安徽蚌埠市经济开发区长淮镇。该寺始建于汉代,因其佛殿、僧堂、经阁均以白色石块建在山岩上,故称栖岩寺。后经战火,庙宇等多被毁坏,明初,朱元璋下令重修栖岩寺,并升其为龙兴寺下院。现庙宇已毁,院内有莲花石座一个,石香炉、石柱础各一个。庙宇基本布局尚存,现有建筑为50年代所建。原大殿后11米处有方丈石屋一座,保存完好。石屋原有走廊与寺院相通,内顶部刻有莲花图案,东壁有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石刻,西侧壁有嘉靖年间石刻。栖岩寺石屋为一巨石开凿而成,形似僧帽,精巧绝伦,为省内仅有,作为锥子山脉八景之一,该建筑为蚌埠地区成名较早的风景名胜之一。保护范围:保护标志外,东112米,南100米,西125米,北1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司马庄路,南至石屋路,西至高铁东路,北至宝塔路……[详细]
龙子湖区红塔度假村
  红塔旅游度假村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详细]
李臣墓
  李臣为明代国公,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背依锥子山南坡,墓前现存石香炉、石望柱、石像生残件。原有石羊、石虎等均已顺坏,现已失踪。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家庙遗址
  丁家庙遗址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蚌埠监狱东侧,地势呈中间略微隆起,像龟背状。地表有少量新时期时代鼎足等,有大量商周时期遗物。如鬲足、红陶、灰陶、印纹陶片等。还有很多明代早期瓷片,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家古井 (鲁肃井)
  梅家古井位于龙子湖区李楼乡黄郢村梅家庄南侧,井为青砖砌壁,两顺一丁砌成,青石井圈。井沿上有44道绳痕,井圈北部被损坏。井外径0.75米,井内径0.50米,高0.5米。民间传说此进为三国时期鲁肃井。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楼琉璃井
  琉璃井位于李楼乡八里岗郭家湾村村内,井为青砖砌壁,口小底大。井口外径1.2米,内径0.46米。圆形石井栏,青白色,夹有翠色,石质细腻。当地村民称为琉璃井。井沿口有凹痕若干,井栏石油同心圆刻痕。199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国公墓
  李国公墓位于凤阳西“涂山门”北侧。地势北高南低,原有石像生若干,文革期间被毁。仅存文臣像和神道碑,文臣像被埋在路桥下面,神道碑座位赑屃形,仍放置在墓区。墓碑被移至村纺织厂院内,碑文被凿掉,上面隐约能看见嘉靖等字样,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区原来有享堂,市文物部门曾在此钻探,探明享堂和墓冢的位置。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