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新绛县旅游

新绛县文物古迹介绍

新绛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当你从县城南关下车,涉过那座人工搭成的小浮桥,或者坐车从浮桥上游的汾河大桥通过,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寺。龙兴寺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至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龙兴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该寺基址兀耸,居高临下,颇有气势。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政府又广泛集资,组织义务劳……[详细]
绛守居园池
  绛守居园池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西侧高地之上,面积1464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园林。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由当时的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修建,他还体察民情,见百姓饮水困难,庄稼干旱,于是从城北30里处的鼓堆泉,导水开渠灌田,引余波贯牙城,蓄为池沼。园林内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园西南为虎豹门,进门入园下台阶二十九级直达洄莲亭,亭正方形,半陆半水,绿柳成荫,仲夏下池中荷花盛开,为园林“夏景”。洄莲亭西依墙而建有半亭,左右有花墙,两旁古柏翠竹,奇花异草,为园林“冬景”。洄莲亭东北方有一上山,系当时挖洄莲亭水池土方所积,山上山下植有槐、柏、杨柳等。再往东是横贯园池南北的“子午梁”,把园池分为东西两半。子午梁往东为假山,山东立六角六照壁,穿门而入有一浅亭,……[详细]
稷益庙堂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伯益又称伯医,相传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百谷,传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故建庙祀之。稷益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年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缭以周垣,架以长廊,隐以佳木,百工殚巧,金壁辉煌”。按照元代两个至元年号,即使是后一个至元年,建筑物需要重修,其始建或重修年代不晚于南宋。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舞台五间,单檐歇山顶,周檐大额枋,台口近10米,梢间空间较大。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详细]
绛州文庙
  文庙,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内四府街。占地面积一万零六百七拾平方米。创建年代待考。据庙内存宋人集刻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碑《重修夫子庙碑记》记载,推断文庙至迟为宋代所建,以后元、明、清屡经增修,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现存建筑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殿、西厢房数间等。其明伦堂、尊经阁、树龄数百年的柏树等在解放前和“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由于被粮食局当成仓库,大成殿等建筑才得以保留下来。泮池,水深丈余,池边筑有石栏,夹砌石坊,坊上刻有鲤鱼跃龙门图案,进水口为原雕龙头。棂星门,原为木砌,清代知州李文洁易木为石,左右为坊。大成殿,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殿前献台、望柱石栏板。在2002年的抢修中,又发现献台前龙坡,雕刻精美,原有院子基础也已浮出。2002年,文庙这处古建筑……[详细]
白胎寺
  又名普代寺。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又予补修,现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阁、垛楼、释迦殿、后大殿、两厢配殿等。法藏阁三层,金代创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宽三间,歇山顶,设勾栏平座,形制壮丽,结构精巧。阁内下层塑观音菩萨及侍者,上层供西方三对圣,元塑。东耳殿供地藏及十殿阎王,两耳殿供药王,为明上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释迦殿金明昌年间建,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殿身较高,举折平缓,梁架构造简洁,殿内供如来佛、阿难释迦叶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两侧罗汉六躯,各像面形秀润,肌肉丰满,虽经后代重装,仍不失金代风格。后大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五间悬山式,斗拱简洁,梁架断面随……[详细]
新绛天主教堂
  天主教新绛县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称“新绛总堂”,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是天主教运城教区主教府所在地,管辖运城、临汾等二十三个市县的教务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公元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6年,罗马教廷册立绛州为宗座监牧区,定新绛为主教(府)座堂。隶属荷兰方济会传教区,奉天主教圣人安多尼为教区及座堂主保,任荷兰籍方济会士孔昭明为监牧主教。成立建有修道院、修女院、保赤会、养老院、首善医院、安道学校及公教进行会。主教府占地60多亩,房产200多间。1937年孔主教母亲为纪念儿子荣晋监牧主教,独资赞助黄金45公斤兴建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详细]
碧落碑
  在山西新绛县城内龙兴寺。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碑在观内,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龙兴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改龙兴寺。碑文书法厅古,行笔精绝,以大篆著名。《山右金石存略》谓,道人祈求刻碑,关门闭目,-三日,开门了望,仙鹤双双起舞,碑文宛然刻成。碑高2.26米,宽1.03米,厚21厘米。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高祖之子韩王、元嘉、嘉生撰。共计二十一行,每行三十二字,除去空缺,实有六百三十字。内容为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撰、李湛等为居母(房氏元龄)丧造像祈福。二进年以后,即唐咸通十一年(870年)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原文字迹略有损伤,传为唐人李阳冰槌击所毁。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存于原碑之侧,人称新碑,碑阴留题“金大定二十三年”字样。龙兴寺内佛殿、高塔、塑像、古碑林立,引……[详细]
隋代花园绛州大堂
  绛州大堂,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的新绛中学园内,是绛州州府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历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所以又名“帅正堂”。“薛仁贵从军”等故事也源于此。张士贵(公元585—657年),字武安,河南卢氏人。善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隋炀帝横政暴敛,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不断-起义,张士贵凭着自己的一身好武艺,也揭竿而起,攻城拔寨,远近闻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当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南下,军至绛州府招募将士时,张士贵受李渊的招纳,投其麾下。李渊授帅封金印给张士贵,拜为右光禄大夫。张士贵遂在此挂起帅旗,效力于李氏征战,此后,张士贵参与了北拒刘武周,东讨战功,后官至正三品左领军大将军,受封虢国公,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六月率……[详细]
清濂洞
  清濂洞自然风景保护区位于新绛县泽掌镇乔沟头村第9居民组(黄土坡)北3千米处的姑射山东南面半山腰。坐西向东,东西长约88米,南北宽约50米,分布面积4400余平方米。创建于唐。天然石洞,不规则半圆形,近前沿崖壁处,洞内设主、次神坛,主神坛为仰覆莲花座,长7.4米,宽6.14米,高1.32米。其西北有洞厅,厅内南、北、西三面次神坛均有诸神牌位。主神坛背后洞厅内原有塑像已毁。神坛对面有石窑1座,共7孔。洞内现留有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会圣龛记碑”,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清濂洞碑记”,残存金大定壁画2平方米。据碑文记载,该处为文中子读书处。199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阳稷王庙
  苏阳稷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苏阳村苏阳稷王庙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2.6米,南北长50米,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现仅存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又叫后稷殿,东西配殿分别设为武圣殿、慈恩宫。后稷殿为元代遗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梁架为“三椽栿对后搭牵,用三柱”,次间梁架为“平梁对前后剳牵,前后用四柱”。当心间辟门,前言铺作共7朵,柱头、补间各一,形制均为五铺作双下昂,出卷云耍头。庙内有千年古槐1株,开出花朵呈五种颜色,人称“五色槐”,枝叶繁茂,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详细]
新绛马庄遗址
  马庄遗址马庄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新绛县西南约15公里的马庄村南位于峨眉岭北侧,地势南部略高,是较为平坦的坡地,西侧有南北向大断沟与稷山相邻,北近汾河。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95年发现,发现的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窖穴等。采集遗物以陶器为主,红陶居多,灰陶次之。纹饰除大量素面外,还有弦纹、线纹和彩陶。彩陶多为黑彩,有少数用白彩套边。花纹有圆点、弧线、三角、垂幢、流星索等。主要器型有钵、盆、碗、甗、罐、尖底瓶、釜、灶等。……[详细]
龙香关帝庙
  龙香关帝庙龙香关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新绛县店头乡龙香村创建于宋,后历代予以重修。现仅存戏台、献殿、正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庙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献殿、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式屋顶,四铺作单下昂斗栱,补间仅施一朵斗栱,殿内用减柱法,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三柱,用材粗大。殿内有关羽、周仓、关平等彩塑7尊,均为元代作品。……[详细]
西尉遗址
  西尉遗址西尉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新绛县横桥乡西尉村南250米地处临汾盆地的西部边缘,属于汾河南岸台地。1954年调查,1996年复查,未发掘。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灰坑遗迹,遗物有罐、碗、盆、壶等,多为泥质红陶、夹砂灰陶及部分彩陶片,纹饰为绳纹、篮纹。并有石斧、石犁、石锄等生产工具。是一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遗址保存较完整。……[详细]
新绛寿圣寺大殿
  寿圣寺大殿时代:元地址:新绛县泽掌镇北苏村宋建隆二年(961年)创建,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檐下斗栱四铺作单下昂,补间斗栱一朵。殿内使用减柱造,后槽施大内额一根,梁架结构为六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三椽栿与四椽栿上皆施彩绘。2019年10月7日,新绛寿圣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乔沟头玉皇庙
  乔沟头玉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新绛县泽掌镇乔沟头村创建于唐,金元时期、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现存大殿、舞台、马王殿、献殿等建筑。大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与大殿相对的连三舞台(中舞台己拆除),为明代遗构,后台留有清光绪时演出题记。马王殿内东西墙留有清代壁画17平方米。……[详细]
泉掌关帝庙
  泉掌关帝庙位于新绛县泉掌镇泉掌村中心西邻泉掌村委会。坐北向南,东西长19.6米,南北宽21米,占地面积412平方米。现存正殿,创建年代不详。据殿内梁脊板及石刻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弘治十年(1497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五年(1740年)均有修葺。正殿保存完整。建于高0.9米的砖石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顶。正身三间,副阶周匝,一周设20根石雕副阶柱。檐柱柱头皆有覆盆式卷杀,普拍枋上施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斗栱。整体梁架结构为八架椽屋六椽符栿对前后搭牵用五柱。2013年5月,泉掌关帝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净梵寺大殿
  净梵寺大殿净梵寺大殿(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新绛县泽掌镇泽掌村创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35平方米。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殿内使用减柱造,施大内额,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元代特征显著。……[详细]
北池稷王庙
  北池稷王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西北部,一进院落,坐北朝南,南北长38米,东西宽32.65米,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据庙内正殿脊枋题记,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创建。后多有重修扩建。庙内正殿和戏台为明代建筑,其余全为清代建筑。北池稷王庙中轴线上南为戏台北为正殿,两侧有配殿、耳殿等东西配殿为天王殿、财神殿,东西耳殿分别为关爷殿、圣母殿。戏台西侧有土地庙,东侧的钟楼已毁。戏台建于1.25米高的砖包夯土基座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明间开间大,用移柱造和额枋。后墙明间墙面上有约9平方米砖雕影壁。正殿为稷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布瓦琉璃剪边。前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栱,每间施一攒平身科斗栱。北池稷王庙保存有明确的明代纪年,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冯古庄墓地
  曾出土有铜鼎、爵、陶罐等遗物。该墓地对于研究晋南地区西周时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0、福胜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胜寺
  福胜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光村北。据寺内所存“尚书礼部牒”记载,该寺为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太宗李世民敕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赐名“福胜院”,宋、元两代曾予补葺,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498年)又加以重修。整个寺院建筑错落有致,高低参差,座北向南,中轴线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等四进院落,钟鼓二楼雄峙两侧,并衬以厢房、配殿,排列进然有序。天王殿、娘娘殿等建筑尚存,但彩塑已全毁,清代建有义学小牌楼一座。弥陀殿,五间见方,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五铺作双下昂斗拱,梁架四椽袱与后乳袱在金柱上相互搭交,为元代遗构,记载为明弘治年重修。殿内塑有弥陀佛及胁侍观音、大势至。在弥陀佛宝座的背后,悬塑有南海观音、善财童子、明王及供养人等。彩塑为宋代风格,雕塑精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