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勐统社区 | ~201 | 镇中心区 | 勐统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长山村 | ~202 | 村庄 | 长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勐统社区 | ~203 | 村庄 | 小勐统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庆社区 | ~204 | 村庄 | 新庆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板家寨村 | ~205 | 村庄 | 板家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家田村 | ~206 | 村庄 | 马家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酒药寨社区 | ~207 | 村庄 | 酒药寨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河村 | ~208 | 村庄 | 大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刺竹山村 | ~209 | 村庄 | 刺竹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勐统古名猛硐,又名孟垌或孟通,傣语,意为形似口袋的地方。
昌宁县辖乡。县的粮、蔗、油菜主产区。民国24年设勐统镇,1958年设红星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34公里。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苗族、傣族1740人。辖勐统、剌竹山、大河、酒药寨、马家田、板桥寨、新庆、小勐统、长山9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52%。农业主产粮食、甘蔗、油菜和茶叶,特产紫米、冬包谷、木耳、香菌和亚热带水果等。有(14—28代)知州衙署遗址。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永昌府湾甸土知州。
民国元年(1912年),隶保山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归昌宁县,设勐统乡。
民国三十三年(1934年),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勐统镇。
1950年,昌宁县解放后成立勐统镇和大地乡,为昌宁县第四区隶更戛。
1958年9月,成立红星公社。
1961年,改称勐统公社。
1983年5月,改勐统区。
1988年2月,勐统区撤区建乡。
2001年8月,勐统乡撤乡设镇。
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核桃之乡,昌宁县栽培细香核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细香核桃的原产地,也是全国细香核桃的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产量1360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