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丽江市 > 玉龙县 > 鸣音镇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鸣音镇

[移动版]
地名:鸣音镇隶属:玉龙县
区划代码:530721107000代码前6位:530721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云P
长途区号:0888 邮政编码:674100
辖区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800人
人口密度:23人/km2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鸣音村~201镇中心区
鸣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洛美村~202村庄
洛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海龙村~203村庄
海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洪门村~204村庄
洪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太和村~205村庄
太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联村~206村庄
东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因纳西语“摆夷窝”(意译为“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得名。

2021年3月,鸣音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鸣音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宁蒗县,南接大东乡,西与大具乡相连,北与宝山乡为界,总面积335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鸣音离县城72公里,海拔2900米。乡辖鸣音、落美、海龙、洪门、太和、东联6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7793人,其中农业人口7628人,非农业人口165人。男3976人,女3817人。纳西族4800人,汉族990人,白族10人,傈僳族1500人,藏族23人,彝族274人,普米族330人,其他民族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人口密度22.19人/平方公里。全乡实有劳动力4958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374人,工业从业人员100人,商业及饮食服务从业人员35人,文化教育及卫生体育从业人员137人,剩余劳力312人。全乡耕地面积14 653亩,其中水田1195亩,旱地13 458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1.9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 716亩,总产量3 164 000千克,平均亩产160千克,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414千克。在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613亩,总产量23.9万千克,单产391千克。玉米种植8839亩,总产量157.3万千克,单产178千克。小麦种植4337亩,总产量78.2万千克,单产180千克。豆类作物种植3740亩,总产量32.8万千克。薯类作物种植1208亩,总产量(折粮)14.5万千克。其他作物种植979亩。全年烤烟种植365亩,总产量45 500千克。白芸豆种植721亩,总产量59 800千克,总产值11万元。药材种植22亩,总产值2万元。有蔬菜基地239亩,总产量23 700千克,总产值1万元。有果园1542亩,水果总产量9.2万千克,总产值27.6万元。在农作物种植中,农用化肥使用量65.89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25吨。年末大牲畜存栏6104头,出栏926头,肉产量132.3吨。生猪存栏8490头,出栏4210头,肉产量316吨。山(绵)羊出栏3940只,肉产量79吨。家禽出栏17 539只,肉产量29吨。禽蛋产量14.67吨。奶类产量4500千克。乡内有企业和个体经营户64个,从业人员227人。乡镇企业总收入4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38万元,利税总额67万元。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3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7元。

历史沿革:

元、明,属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宝山州。

清代,属丽江府大具情普罗约。

民国,属丽江县大东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丽江政务委员会大宝分会。

1950年,属丽江县第六区。

1958年10月,成立鸣音公社属丽江县。

1961年4月,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84年上半年,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鸣音区。

1988年上半年,撤区建鸣音乡。

2012年8月30日,鸣音乡撤乡设镇。


以下地名与鸣音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