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跃龙街道 | 330226001 | 105km2 | 跃龙街道,是浙江省宁海县下辖的一个街道,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跃龙山,因以为名。地处宁海县中部偏南,东接越溪乡,南连一市镇,西…[详细] |
桃源街道 | 330226002 | 58km2 | 桃源街道位于宁海新城区中心,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39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万,其中常住人口3.3万人。2007年辖区内实现工农业总产…[详细] |
梅林街道 | 330226003 | 97km2 | 梅林街道位于浙江省宁海城北,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2.6万人。梅林街道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市半小时经…[详细] |
桥头胡街道 | 330226004 | 38km2 | 丹东街道位于象山中心城区中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0万余人(2008年)。辖公园、东街、金秋、丹峰、新华、文峰、塔山、梅园8…[详细] |
长街镇 | 330226101 | 134.6km2 | 长街镇位于宁海县东部,东临象山港,南依三门湾,西连胡陈港,北接胡陈乡,是宁海县的农业大镇、工业重镇、中心城镇。全镇镇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下辖7个…[详细] |
力洋镇 | 330226102 | 160.31km2 | 力洋镇位于宁海东部,东南靠胡陈港,西南临三门湾,北依盖苍山,背山面海,镇域面积160.31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66万。曾是…[详细] |
一市镇 | 330226104 | 106.9km2 | 宁海县辖镇。1956年建官岭乡,1958年属一市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官岭公社,1983年置乡,1990年更名一市镇。位于县境南部,东南濒三门湾,距…[详细] |
岔路镇 | 330226105 | 108km2 | 宁海县辖镇。是宁海县革0据地。1956年设岔路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置岔路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08平方…[详细] |
前童镇 | 330226106 | 68.77km2 | 前童镇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宁海县西南,区域面积68.77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2 .6万人,耕地面积1.17万亩,山林面积6.6万亩。东…[详细] |
桑洲镇 | 330226107 | 58.7km2 | 宁海县辖镇。1956年建桑洲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2.6万。…[详细] |
黄坛镇 | 330226108 | 187.22km2 | 黄坛镇是宁海西部重镇。国家交通主干公路同三线高速、省道甬临线穿镇而过,属宁波一小时交通圈,历来为宁波联系台州、温州的交通要塞区域。域内面积187.22…[详细] |
大佳何镇 | 330226109 | 75.62km2 | 大佳何镇位于宁海县东北部的象山港畔,是浙江省""对虾之乡""、""省教育强镇""、""东海明珠镇""、市级生态镇、市级科技先进镇、市级文明镇、市级可持…[详细] |
强蛟镇 | 330226110 | 65.3km2 | 宁海县辖镇。1951年建乡,1958年属黄墩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峡山公社,1983年置乡,1992年更名强蛟镇。位于县境北部。面积65.3平方公里…[详细] |
西店镇 | 330226111 | 102km2 | 西店镇位于宁波市南部,东濒象山港,北与奉化溪口相邻。镇域面积102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含11个居委会),5.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2万人),其…[详细] |
深甽镇 | 330226112 | 172.75km2 | 深甽镇位于宁波市宁海县西北部,与上海、杭州相邻,是国内第一批对外开放地区之一。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6公里,距宁波市区72公里,距海域20公里,距高速公路…[详细] |
胡陈乡 | 330226200 | 96.9km2 | 宁海县辖乡。1956年设胡陈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6.5公里。面积96.9平方公里,人口2.1万。宁(海)象(山…[详细] |
茶院乡 | 330226201 | 宁海县辖乡。1956年设茶院乡,1958年属沥洋人民公社,1961年设茶院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3.5公里。人口2.5万。宁(海…[详细] | |
越溪乡 | 330226202 | 66.76km2 | 越溪乡位于宁海县东南部,三门湾畔。南邻一市镇、西靠跃龙街道,北接茶院乡,东部与力洋镇、东南隅与台州市三门县隔海相望,距宁海县城9千米,宁波市区67千米…[详细] |
地名由来:西晋太康元年(280)【另说东晋永和三年】始设宁海县,以临海且风浪宁和得名,取“风浪宁和、海面平静”之意;据《郡县释名》:以濒海而名曰宁海者,犹宁波之谓,且以别于临海也;另说当时有将军率兵沿海南下,到处怒海狂涛,惟三门湾风平浪静,故名。
2023年4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畜牧业重点县名单,宁海县入选。
2023年4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种植业重点县名单,宁海县入选。
2023年3月,宁海县上榜2023年中国财政实力百强县第55名。
2023年3月,宁海县上榜2023年中国百强县第60名。
2022年,宁海县GDP总量为900.7亿元,位列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城市第58位。
2022年12月,宁海县被确定为2022年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市、区)。
2022年12月,宁海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8月,宁海县入围2022年“两山”发展百强县,排名第2。
2022年8月,宁海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科技创新百佳典范第74位。
宁海,顾名思义,宁静之海。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名宁海。静海溢出的这份诗意,令人欣羡,令人神往。
宁海置县始自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除正式县名外,还有许多美丽的别名,如白峤、丹邱、桃源、宁川、回浦、缑城、广度里等,故清代末年,有一首《宁海县歌》广为流传:“丹邱白峤古名区,西接天台东尾闾;一带文明回浦水,千秋灵气出名儒。”诗中的丹邱、白峤、回浦就是宁海县的别名。南宋时,宁海被时人称之为“宁川”,当时的县令李知微在《县学新泉记》中说:“宁川,海邦也。”将宁海两字涵盖其中。王艺在《后梁宣帝祠碑》里写道:“余宦游宁川,宁川地广,山连括苍,水通闽中,得无名山大川,神灵圣迹者乎?”宁海境内的山脉乃天台山脉之延伸,水源亦多发自天台山脉。很自然地,《搜神记》里刘晨、阮肇两位樵夫入桃花溪遇仙的神话便也随着天台山水流到了宁海,于是,宁海被古人称之为“桃源”,意即世外桃源,超然脱俗。元朝县丞黄溍写过一首《初到宁海》的诗,诗中有“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之句,至今,宁海仍有桃源路、桃源桥、桃源村等名称。但宁海的别名中,影响最久、流传最广、争议最大的要算“缑城”了。有人说缑城原叫猴城;有人说缑城乃周灵王之子晋自河南缑氏山驾鹤南飞至桐柏山而得名;有人说缑城是为了纪念方孝孺而来;有人说缑城系宁海之军事要塞……不管怎么说,缑城都是一个十分令人心仪和向往的地方——一个难攻宜守、仙气十足、儒学广播、物产丰饶之地!
千秋灵气出名儒。宁海自古以来,地杰人灵,名家辈涌,如《资治通鉴》的注释者胡三省;风骨傲然的明代大儒方孝孺;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王锡桐;“左联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抗日将领孔墉等,他们都是宁海文脉的象征,更是宁海人“台州式硬气”的实践者与示范者,为秀丽的宁海山水唱响了一首浩然的正气歌!
宁海,在古代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而今天,宁海已经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境内有仙山,神泉,碧海,绿岛。宁海生态环境绝佳,是宁波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素有“天然氧吧、人间仙境”之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5%、人均寿命78岁、全年空气质量Ⅰ级的天数在300天以上,水质以Ⅰ类水质为主,以上指标均居宁波市第一。已开发的风景区有集儒释道文化及皇家文化于一体的江南奇山梁隍山、有集道家文化与山水文化于一体的野趣横生的野鹤湫、有五十年封山育林且拥有千亩杜鹃、千亩茶园的东海云顶、有千年恋海滨,深山藏石岩的伍山石窟、有原生态的石头文化村许家山、有“中国第一森林温泉”之美誉的南溪温泉、有险峰林立,绝壁排空的浙东大峡谷、有全国文化名镇前童古村落,它也是陈逸飞遗作《理发师》的拍摄地、有最能集中体现宁绍地区明清婚嫁场景的十里红妆、更有将被打造成为中国“普吉岛”的宁海湾……
历史沿革:
西晋太康元年置宁海县。
隋开皇九年(589)废。
武周永昌元年(689)复建。
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
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
区划: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